第四百六十六章 革职,夺吏部之权_穿越明朝当暴君
阿达小说网 > 穿越明朝当暴君 > 第四百六十六章 革职,夺吏部之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六十六章 革职,夺吏部之权

  袁可立看见吏部的题本后,眉头不由得一皱,问着内阁的中书舍人何瑞征:“徐阁老和毕阁老是何意见?”

  “两位阁老在私信里言,他们皆不懂军事,不知建州卫是否于守御上有用,故未敢善拟。”

  何瑞征回道。

  袁可立不由得在心里骂了一句“老滑头”,然后就带着题本来了朱由校这里。

  朱由校正在山海关上看海景。

  而且,此时李永芳正在停于此处海域的一艘战舰上被千刀万剐。

  因为朱由校觉得李永芳这种大汉奸,而且是主动背叛大明的第一个汉奸,其肉身已不配留在华夏的陆地上,而只配落入鲨鱼口中吃掉。

  朱由校现在正看着成群结队的鲨鱼在这艘战舰周围游弋。

  但这时候,袁可立来到他身边,且向他递上了吏部的题本,且说了其内容后,他的眼神顿时就冷了下来。

  “如果一地是否值得由朝廷直接统治,而当看其富庶与否、会不会损耗国力的话,那关外的领土干脆全弃守最好,甚至北方也只要河南、山东这些产量大省,如此漕粮都能省下来不少!”

  朱由校说着就看向袁可立:“但只要这些地方,守得住吗?自古关内膏腴之地,就不缺觊觎她的强盗!一味靠守住几处关隘,是守不住基业的,得时刻有主动进攻的能力乃至有主动进攻的态势,把边镇尽可能地往外移,才能保证更多的百姓免于战火!”

  “把吏部尚书毕景荣革职,并驳回吏部所奏。”

  接着,朱由校就直接回了一句。

  袁可立没有替崔景荣求情,而是只回了一句:“是!”且问道:“那吏部尚书由谁接任?”

  “吏部左侍郎孙承宗接替就是。”

  朱由校回道。

  十余日后,吏部就收到了朱由校的谕旨。

  吏部尚书崔景荣被直接革职。

  孙承宗正式接替崔景荣担任吏部尚书。

  崔景荣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只向孙承宗与王永光说道:“老夫早已料到此结果,二公不必劝慰。”

  王永光则故作不解地问道:“既如此,崔公当时又何必如此。”

  崔景荣也没说都是孙承宗撺掇的自己,而是叹气回道:“只要天下民意能上达天听,没了乌纱帽又如何。”

  “崔公真是爱民如子!”

  王永光回了一句。

  “告辞!”

  崔景荣拱手而去。

  孙承宗和王永光与其他吏部官员皆拱手送别了崔景荣。

  孙承宗回头看了一眼属于吏部尚书的正堂,然后就径直走了过去。

  此时的他不禁万分感叹,因为皇帝更喜文武双全、敢做事的大臣,以至于他这种稳重不敢随便惹事的在仕途上慢了许多,如今才总算是熬到了吏部尚书。

  孙承宗接任吏部尚书后的吏部自然没敢再违拗圣意,老老实实地选派起流官来。

  而没多久,朱由校也回了京城。

  “为灭一虏寇而已,竟兴兵数十万,耗费钱粮无数,这样的帝王非是社稷之福也!”

  寓居京师的举人吴伟业看着因进城而络绎不绝的天子亲军,不由得对自己身边的同科好友赵进美说了起来。

  “所以,君权当有所限制,因为,任由这样的话,这天下之利只会更多流到杀人如麻的屠夫手里,而不能藏富于民。”

  赵进美说道。

  历史上的明末已经开始出现限制君权的思想。

  而朱由校在强征商税后,进一步刺激了商业型士绅,也就使得这类思想比历史上还要泛滥许多。

  这也算是无法避免的事。

  毕竟大明的商品经济已经高度发达。

  富贾巨商不但数量庞大,而且富有程度也是全球其他国家的富贾巨商不能比的。

  因为大明帝国的富庶程度就不是其他国家能比的。

  自然而然,这些富贾巨商在经济上拥有很多财富后,也会谋求政治上的权力。

  以前皇权弱势时,可以通过收买官员或者让自己的子弟成为官员来实现这一权力。

  但现在皇权强势,君主专制的更加明显,许多代表富贾巨商利益的士子也就更希望能限制一下君权。

  “限制君王之权,哪有那么容易,以如今那位的性子,是不会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

  吴伟业苦笑着回道。

  “是啊!以我看来,理想的制度就是,决策之权,当如以前一样,归于重臣廷议,以投豆(投票的意思)决议,而重臣则由天下人推之,帝王自当无为而治、从善如流即可!”

  赵进美回道。

  ……

  “熊爱卿心事已了,且加上年事已高,上本请求致仕还乡,朕自当允准,另,徐爱卿也上本言,年已老,疾病缠身,已不适应政事堂的繁琐事,有意想多活几年,潜行学问,朕也不能不准!毕爱卿又言,如今朝廷内外冗务激增,当添阁臣以及政事堂大臣,朕也得准予。”

  朱由校这里正一回到京城就说起关于一些重臣致仕以及选用的事来,且又说道:“而这里面就涉及到新的重臣任命和决策之事,朕知道,你们大多最能接受廷推,而不怎么接受帝王特简,觉得后者有失公允,甚至可能不明,在多数文臣士子们看来,朝臣们总是要比君王明智一点,但事实就是如此吗?”

  “朕遍览诸先帝实录发现,以往廷推之大臣并非都能胜任廷推之职,所以,这重臣选用,当如何选用,还得有更合理的制度,朕不介意大臣荐举,毕竟朕虽是帝王,也不能尽知所有大臣才德如何,但朕可不认为让京中官员们廷推,就能廷推出良臣来。”

  朱由校说着就又道:“朕意设立更合理的荐举与选用制度,廷推是可以廷推,但荐举之权不再由吏部专有,四品以上京官皆可荐举一名自己理想中的阁臣人选,再廷推之,把荐举的范围扩大,廷推的选择面也扩大,这样也就不愁良臣被埋没。”

  首辅袁可立听后顿时就明白皇帝陛下这是要削吏部之权的意思,毕竟以往荐举都是吏部尚书的事,现在倒好,大家都可以荐举,这无疑让吏部尚书的权力缩水。

  “不只是阁臣,以后所有官员,无论品级高低,皆可随时向朕荐举,朕需用时,便令你们推之。”

  朱由校继续说道。

  袁可立听后更加惊讶地暗自心道:“这不仅仅是削吏部尚书之权,连带着吏部文选司的权力也削了,等于削弱了整个吏部的选官之权!”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d66.cc。阿达小说网手机版:https://m.ad66.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