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东京洛阳_家父隋炀帝
阿达小说网 > 家父隋炀帝 > 第205章 东京洛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05章 东京洛阳

  第205章东京洛阳

  想要真正了解杨丽华的影响力,首先要搞清楚,她的受重视程度。

  杨坚在位时,不用说,杨丽华是谁都不敢招惹的那位,就连独孤伽罗,都对长女礼让三分,何况他人?

  一个公主,本身没有权利,她的影响力,来自于经年累月的积累。

  杨广是她的亲弟弟,虽没有杨勇与她感情那么深,但也不是杨俊杨秀能比得了。

  这涉及到一个相处时间的问题,杨广是老二,比杨丽华小八岁,可以说,杨广小时候,是长姐照顾着长大。

  老三杨俊两岁的时候,杨丽华就已经出嫁了,老四杨秀刚出生,杨丽华就已经离家,至于老五杨谅,就更不用说了。

  因为杨丽华曾经的特殊身份,杨坚夫妇的五儿五女,皆以杨丽华马首是瞻,所以杨广从很小时候,就非常敬爱自己的长姐,这种感情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所以杨铭心里很清楚,只要老爹在位一天,杨丽华的影响力,便依然如故。

  鞭打杨约,些许小事,杨广更不会管。

  接下来的日子,杨铭听说了,老爹杨广授予杨丽华随意出入皇宫的特权,方便她探望还活着的老四和老五。

  这两个人眼下,对杨广不构成丝毫威胁。

  年关将近,这一天的朝会,参加者足有六十多人,其中以工部最多,除了尚书侍郎之外,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的主官次官,都来了。

  杨坚在位时,曾经提过要重修洛阳,杨广做太子主政的时候,也提过。

  今天朝会的议题,也是修洛阳,但这一次与前面都不一样,

  这次,杨广第一次提出了“东京”这个名词。

  也就是说,他打算将洛阳建成大隋的东都,建成大隋中原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枢纽中心。

  反对的人,海了去了。

  为什么反对?因为洛阳一旦成为都城,势必会削弱关中集团的影响力。

  虽然中原一带的门阀,很多仍属于关中集团序列,如洛阳元氏,洛阳长孙氏,洛阳独孤氏,荥阳郑氏,但是大家一致认为,关中地区才是大隋龙脉所在,不宜变迁,会导致龙气流失。

  修洛阳,可以修,但是不能定都。

  大家所争论的,就在“定都”这两个字上面。

  一时间,朝堂议论纷纷,众臣交头接耳,

  “殿下提前有没有收到风声?”高颎凑过来,小声道。

  杨铭摇了摇头:“我跟你一样,也是刚刚才知道。”

  “那你是反对还是支持呢?”高颎又问。

  杨铭想了想:“支持。”

  “为什么?”高颎追问。

  杨铭笑了笑:“反对能如何呢?父皇若是已经拿定主意,咱们拗的过?”

  “不妥之处,还是要劝谏的,这是臣子本分,”高颎皱眉道。

  杨铭笑道:“慢慢来,看看大家都怎么说。”

  朝堂喧哗,做为内侍的高野,示意大家安静,有什么意见,一个一个提出来。

  杨广则是高座皇位,面无表情。

  安德王杨雄第一个站出来,说道:

  “陛下容臣禀奏。”

  杨广点头道:“既是议事,当无话不说。”

  杨雄拱手道:“先皇成大业于关中,俯瞰天下九州之地,北有突厥,西有西域诸国,加之南蛮之地,莫不称臣,京师建成不过二十一年,国祚稳固,百业兴隆,纳帝王之气,积山河形势,成王霸之业,洛阳居中原腹地,乃前魏元氏苟居之所,怎堪与大兴相比?”

  这话一出,朝堂的姓元的不高兴了,我们老家在洛阳,怎么就成了苟居了?

  别忘了,我大魏当时的国都就在洛阳,那个时候,还没有大兴,长安也什么都不是。

  杨广点了点头,道:“朕欲定都,实为陪都,自不能与大兴比较,卿不必计较孰轻孰重,大兴乃我杨室立业之地,永不变更。”

  杨雄又道:“陛下重修洛阳,臣完全支持,只是定都一事,事关重大,需从长计议。”

  这一次,杨广什么都没有说,而是将目光投向裴矩:

  “世矩跟众卿讲一讲,以解疑惑。”

  这话一出,人人都知道裴矩是早就知道这事了,而且赞成定都。

  裴矩站出来,徐徐说道:

  “此番汉王叛乱,山东地区(太行山以东)响应者众,我王师虽已东进,然叛乱至今未消,京师居于关中腹地,鞭长莫及,然我大隋精锐,皆在关中,如果今后山东再起大乱,难道还从关中调兵?”

  “朝内诸公,手握军功者不在少数,当知远水难解近火,此番并州之乱,若不是秦王长驱直入,占据先机俘获反王杨谅,一旦战事拖延,导致河北山东叛军坐大,进中原、入关中而威逼京师,诸位觉得,洛阳重要吗?”

  韦冲站出来,皱眉道:“我京师东南,有潼关天险,岂是中原反贼说进就进?”

  裴矩笑道:“惶惶史书,从中原入关中者,不胜枚举,尚书该知道的。”

  韦冲又反驳道:“我关中子弟,乃天下精锐,莫不能挡,岂是史书那些庸蠢之人可比?”。

  他这句话,显然有点胡搅蛮缠了,杨素和高颎这类久经沙场的大佬,自然知道,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地方。

  一旦失去中原,关中连粮食都做不到自给自足,能抗多久都是个问题。

  裴矩则是懒得反驳韦冲,继而看向杨素,道:

  “开皇年间,关中大旱,先皇率关中百姓东出潼关,往洛阳就食,前尘往事历历在目,中原地区乃天下粮仓,陛下定都之举,也是为稳固关中,给京师再设一道东面屏障,越公该能理解陛下一番苦心。”

  杨素当然清楚这些,所以他赞成重修洛阳,但是定都,牵连太大了。

  既然定都,皇帝自然会过去,虽不会常年待在中原,但势必影响朝堂结构。

  比如说,皇帝迁居东都,那么就会从大兴带走一拨官员,留下一拨官员,而留下的这些人,势必会与皇帝的关系越发疏远,从而不被重用。

  被带走的,也都是关中人,大家也不愿意离家那么远。

  而皇帝住进洛阳之后,势必会再招募一些处理政务的官员,就会导致中原一带,甚至是山东地区的世家借势兴起,威胁到关中门阀。

  这是利益之争,谁跟皇帝亲近,谁得好处,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

  杨素聪明绝顶,仍是没有想到,杨广的本意,就是要逐步改变关中本位的情况,扶植其它地区。

  大隋是关中人的,这一思想在杨素这里,是根深蒂固的。

  但是他了解杨广,知道杨广认定的事情,别人改变不了。

  于是杨素点了点头:“臣赞成定洛阳为东京。”

  一把年纪了,犯不着在这么大的事情上和皇帝闹意见,将来怎么样,将来再说吧。

  他赞成不赞成,反正作用也不大,因为反对的人太多了。

  这时候,杨广将目光投向杨铭,他指望自己这个一向满腹机谋的儿子,或许会有什么惊人之语。

  “吾儿可有话说?”

  “儿臣赞成以洛阳为东京!”杨铭毫不犹豫说道。

  杨广笑道:“讲!”

  杨铭深吸一口气,说道:“方才安德王曾言,我大隋王霸之业,成于关中,儿臣深以为然,然我大隋拥九州四海之地,难道坐关中而治天下?”

  “李靖所率大军,至今仍在山东绞杀叛军,前方军报,以快马计,最快二十天方才能抵达京师,而我们得到消息的时候,前方形势已变,朝廷应对势必迟缓。”

  “古语有云,夫建都者,一,形势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洛阳北靠邙山,南临伊水,西为京师屏障,保障粮食供应,东出可镇抚山东,雄峙江南,以此为东京,大兴当高枕无忧。”

  一时间,朝堂鸦雀无声。

  之所以没有人站出来反驳杨铭,是因为他们认为,皇帝杨广决心已定,要不然也不会让秦王出面来压制他们。

  杨铭在朝堂的作用,就是如此。

  而杨广迫切想要让杨铭树立威望,也是这个原因。

  杨铭是赞成定洛阳为东京的,现在称东京,五年后会改称东都。

  华夏的地理形势,造就了洛阳的先天优势。

  洛阳往西,群山连绵,纵横交错,往东,是地势平缓的华北平原。

  看过中国山脉地图的就知道,整个华夏,西高东低,就只有四川盆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平的,剩下的地方全是山。

  从地图上看,关中与洛阳之间,正好是一段比较平缓的地势,如同被南北山脉夹出来的一条腹地通道。

  华夏古代,可没有高铁飞机火车,翻山越岭是很艰难的,谁都喜欢走平路。

  山东攻关中,洛阳是必经之地,你绕都绕不开。

  定都,有利于提升洛阳的地位,使其战略性拔高到最高档次,以此巩固关中东出通道。

  但是历史上,杨广只用了一年,就把洛阳建成了,其形制规模完全仿照大兴,就是面积小了四分之一。

  杨铭心里清楚,洛阳定都是跑不了的,他真正担心的是,修建洛阳会死很多人。

  历史记载:炀帝兴修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僵仆而毙者,十四五焉

  老爹杨广继位之后,第一项大工程,就要上马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dtxt.cc。阿达小说网手机版:https://m.adtxt.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