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无灾便是福_明末之力挽狂澜
阿达小说网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三百八十七章无灾便是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八十七章无灾便是福

  骄阳高照,七月金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百姓们幸福感最高的季节,这个季节稻花芬芳,这个季节瓜果飘香,只要不是灾年,大自然总会慷慨地将丰收的累累果实无私赐予给操劳了大半年的农夫们。

  赵无忌骑在马上,看着道路两旁即将丰收的农田,看着在田地里忙碌的农夫,心情不知不觉也变得很愉快。

  虽然当今世界依旧处于小冰河时期中,然而山东的情况却与西北迥然不同,西北是年年大旱,山东半岛由于纬度要比西北低一些,再加上山东临海,所以并没有出现西北那样的灾情。

  有赖于海边充沛的水汽源源不断的补充,山东一地并未遭遇旱灾,今年的天气还算不错,说不上风调雨顺,却也说不上太坏,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年景。

  赵无忌对道路两旁的农田里的庄稼长势非常满意,就拿旁边这一大片小麦来说,植株都是长得密密麻麻,饱满结实,望上去全是一片青翠的绿色,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农田中时不时便有弓着身的农夫出没其中,他们偶尔站起身来,用手臂擦掉额头的汗,再用随身的葫芦咕嘟咕嘟地灌下几口清爽的凉水,伸展一下疲惫的四肢,接着俯下身去,继续辛苦地劳作下去。

  虽然这些农夫的衣衫看上去都有些破旧,脸色也有些发黄,看上去并不像什么富庶农家的样子,但是在赵无忌眼中,他们可比西北的农民们幸福了几万倍。

  西北的农民是有力无处使,在西北,火辣辣的烈日终日不停地照射,把大地都给晒出了巨大的裂缝,远远看去,这些纵横错落的裂缝就像大地母亲身上的一条条伤疤一样,无言地述说着当地凄惨的境遇。

  除了一些河边的土地及少数气候比较湿润的地方,西北大部分的土地都是这个样子的,干燥而贫瘠,不要说种植的庄稼,便是生命力最强的杂草,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也只能乖乖地被晒的枯黄,最后变成干草而死去。

  赵无忌曾经主政过的葭州,经过大修水利,基本能让离河岸不远的地方的庄稼正常生长,至于那些实在离河岸太远的土地,赵无忌也没有办法,他只是个普通人,并不会那些呼风唤雨的神术,可以召唤龙王爷来赐下甘霖,改变天气,解除灾难。

  西北的官吏向朝廷报告灾情时,经常用‘赤地千里,饥民食人’这样惨烈的词,朝中的衮衮诸公经常觉得下面的官吏是在有意夸大灾情,以骗取更多的朝廷援助,然而在熟悉民情的赵无忌眼中,这样的描述当真是贴切无比。

  太阳火辣辣地晒下来,很久很久都不下雨,把土地都晒干了晒热了,这可不是赤地千里?

  民以食为天,没有收获,也就没有粮食吃,饥饿的人们吃光了树皮,吃光了草根,吃上了消化不了的观音土,最后被饥饿逼到了极致的少数人,慢慢丧失了理智,开始吃人。

  一开始是吃死人,慢慢发展下去,变成了杀活人吃,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面对着极致的生存压力,人性变得丑陋无比。

  便是十八层地狱中的饿鬼地狱,也不过如此罢?赵无忌如此想着。

  有了西北农民做对比,即使这边的农民再瘦弱,衣着再破旧,在赵无忌眼里,他们所在之处便已是天堂,起码他们只要种植,便有收获,收获即使不多,也足以养家糊口,若不是经过了孔有德的一番肆虐兵灾,想必此地还能更加繁华一些。

  四名轿夫健步如飞,快走几步赶上了赵无忌,轿子一侧的窗帘徐徐挑起,露出陈圆圆笑吟吟的一张俏脸“眼前如此丰收盛景,夫君何不吟诗一首,一抒胸怀?”

  赵无忌暗忖老子肚里的诗都快抄没了,哪里还能吟的出好诗,嘴上却言不由衷的说道“诗词者,小道也,本官乃是要做大事的人,不屑为之,娘子让为夫作诗,却是把为夫瞧的小了。”

  陈圆圆掩着嘴轻笑了两声,也就放下了帘子,四名轿夫慢慢地降低了速度,轿子又渐渐地落到了赵无忌的身后。

  眼前这条宽阔的道路虽然是官道,但在赵无忌的眼中,依旧是差得不能再差,到处坑坑洼洼,颠簸不平,几乎就跟后世普通行人用脚踩出的道路没什么分别,甚至更差。

  赵无忌离开京师之时,陈圆圆起初是坐在马车里赶路的,结果出了京城,才走了一天,就颠簸得陈圆圆头晕眼花,上吐下泻,不得不弃了马车,改乘轿子,这才好了很多。

  看陈圆圆体资如此孱弱,赵无忌觉得有趣,将陈圆圆好一番调笑,结果遭到陈圆圆和徐怡二女的同仇敌忾,与赵无忌打赌,赌他在马车中也坚持不到一天。

  堂堂男子汉大丈夫怎能被妇人小瞧?第二日赵无忌便不再骑马,而是坐上了马车,结果这一天的路况更差,一上午的颠簸下来,赵无忌感到浑身的骨头都快散架了,还好他一向处事果决,马上干脆利落地认输,这才免去了下午的颠簸之苦。

  打赌失败的赵无忌,不堪二女的嘲笑,仔细地反思起了自己落败的原因。

  第一条当然是路况太差,赵无忌问过夏允彝,事实上官道也是有人维护的,每年在闲暇季节,官府都会组织人手,修补道路,不过随着大明整个官僚系统的日益腐化,大量贪污受贿的官员晋升上去,肯做事,能做事的官员越来越少,修补道路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慢慢地被各地的官府有意无意地给忽略掉了。

  第二条就是马车本身的问题了,无论是传动机构,还是转向系统,亦或是减震系统,都太落后了,这样的马车在城里行走,还是有一定的舒适度的,毕竟城里的道路还是有人专门维护的,若是在城外那种坎坷不平的道路上行走,舒适性便会大打折扣。

  所以这个年代的富人,在城外行动的时候,全部都是坐轿子,原因绝非是他们摆架子炫富,非要用人力抬轿,实在是轿子的舒适性,比马车强太多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dtxt.cc。阿达小说网手机版:https://m.adtxt.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